Aug 1, 2024

虚拟信用卡和ChatGPT账号申请探索

Featured Image

上个月 ChatGPT 续费的时候,像往常那样顺手打开一直在用的美国虚拟信用卡开卡平台 NobePay(https://nobepay.com) ,正准备同样像往常那样用支付宝充值进去付款,不过,咋回事?支付宝充值的功能不见了,第一反应,难道是因为多次扣款失败,让平台认为违规了?找到平台的客服一了解,原来不是违规,是他们不再提供支付宝充值,客服轻描淡写地给我说,你可以用USDT充值,But,像这样多个平台每个月都要支付,不停到 Binance 等平台兑换也有点麻烦。 于是,开启了我这几天略疯狂的接近于地毯式的虚拟信用卡探索过程。 问了一下懂的朋友,推荐了一个叫做 FOMEPay(https://www.fomepay.com)的平台,大概了解了一下,比 NobePay 做得更细致,里面还专门列出了哪些卡可以在 ChatGPT、Midjourney 等平台付款,但是,开卡费竟然10美刀那么贵?好像 NobePay 只要1到2美刀的样子,这点有点劝退了,那继续找。 然后,又找到了DuPay(https://www.dupay.one),这个平台一看就比前两个界面更专业,但是,问题来了,只支持USDT支付,好吧,再继续找。 在Google继续搜,又找到一个叫做 WildCard(https://wildcard.com.cn)的平台,这个看着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是按照解决方案的角度来做的,找美国虚拟信用卡不就是想付款吗,那他直接 就帮用户搞定各个平台的付款,包括ChatGPT、Claude、Midjourney、苹果 AppStore等等,常用的很多都可以,如果不习惯直接帮付款,也提供虚拟信用卡开卡,可以用支付宝,相对来说,这个平台可能比较合适,作为备选吧,再研究一下。 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当前 ChatGPT 账号无法续费,但是免费版也可以用到现在最先进的和 Plus 版 一样的 ChatGPT 4o,只是经过测试,好像每3个小时只能问10次左右(在同一个问题下每追问一次也算),很多时候已经够用了,只是偶尔需要稍微高一点强度的运用,比如在做一个项目的程序的时候,或者对一个问题毫无概念,需要比较深度咨询的时候,所以,至少在当前来说,如果拥有2个 ChatGPT 的账号,应该就比较足够了吧,所以,要不就再注册一个,来作为一个暂时方案,除非以后ChatGPT 5 出来,免费版不给用,再考虑付费。 于是,目标又落在新注册一个 ChatGPT 账号上面,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一个国外的手机号来接短信验证码,基本上免费的短信接码平台都已经被用废,好像目前一些付费的还可以用,比如 SMS-Activate,价格也不贵,付款方式支持 USDT,还支持支付宝。 还有更加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买账号,即买即用,但是成本会稍高一些,相当于付出了一部分辛苦费出去,搜了一下,还是有不少商家在做这样的事情,像“Box小铺”(https://shop.terobox.com),就提供了免费版和Plus版等账号,免费版的十几元就可以买到,收费的包含了一个月的Plus费用的,两百多,也算能接受。 还搜到一个叫做“银河录像局”(https://nf.video)的独立站商铺,本来是主打影音低价共享账号的,比如Netflix、Spotify、Disney+ 等的共享账号,同时也提供了ChatGPT、Midjourney的共享账号和独立账号,好像只提供了ChatGPT Plus会员帐的账号,共享的每个月二十几元就可以,独立的也需要每个月两百多,和Box小铺的价格也差不多。 到这里,基本上就是自己这几天摸索的成果了,基本上,虚拟信用卡和ChatGPT账号,想要有就随时可以有了,但这里也同时有一个彩蛋,至少对于我自己是如此,我想到前一阵朋友告诉我说他发现竟然用 Apple ID 直接在 ChatGPT 官方APP里面注册,不需要手机短信验证,真的吗?我用我的 Apple ID 试了一下,真的可以,很简单就注册成功了,过程相当顺畅,然后我想,难道就没有弊端吗?好像有一个小小的弊端,那就是,只能在苹果设备上用,但如果只是自己用,这也毫无问题了,且同时把付款的问题也搞定了,因为,直接依赖于 Apple ID 的订阅就可以了,只要 Apple ID 可以绑定的支付方式,都能付,这就简单了。 所以,目前我暂时选择了这个最简单的方案,也把自己这整个探索的过程分享出来给大家参考,涉及到较多不同的方面,可能有可以帮到大家的信息。 Enjoy~😊


Jul 15, 2024

再看科幻剧《超越时间线》

Featured Image

前一阵在 Reddit r/scifi 看到有人再次强烈推荐 2012 年的经典科幻剧集《超越时间线》(Continuum),虽然之前就看过,但是有人再次提起,又让我想再重温一遍这部剧。 在2012年那个时候,穿越时空概念的电影和剧集还没有后来那么扎堆出现,已经有一定逼真的科幻效果了,关键是编剧让我浮想联翩,印象太深刻了,配合现在又有65寸大屏幕的SONY 4K LED电视,以及杜比全景声的 Bose Soundbar 900 ,于是,又把《超越时间线》第一季又下载下来,断断续续用了几周的空闲时间又看了一遍。 因为太久没看了,再次看,仍然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冲击感,以及那种不断的伏笔,不断的悬疑,2077年和2012年的呼应,看着仍然酸爽。对于科幻迷来说,关注点很难不落到一些细节上面,包括Alec那个搭建在牧场草棚里又具备特别有极客感的工作室,里面有很多屏幕、服务器等设备、电缆,还有卫星天线等,以及Alec天才般的无所不能,以及Kiera的头部植入式眼睛扫描分析装置,以及包含隐身、电击以及武器等诸多功能的轻便制服,也是未来感十足,还有未来城市场景里的那些全息投影,虽然镜头不多,但也挺有科幻感的。 对于剧情方面的编排也很巧妙,看似一场巧合让2077年的警察Kiera被卷入那群恐怖分子的阴谋被迫穿越到了2012年,却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科技的过度发展让人类陷入空前的危机,所以几乎在未来可以呼风唤雨的科技巨头的老大Alec给2012年的他自己传送了一个信息,试图想要纠正不尽人意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这可能也是可以引起人们反思的一个话题,当科技过快的发展,而人类的脚步无法完全地更上的时候,是否人类社会会不受控,或全球的资源会过分不合理地倾斜到一些掌握尖端科技的企业,从而让全球人类陷入被少数企业几乎完全操控的局面? 总之,看完第一季,还是很意犹未尽的,继续把其它几季都下载下来重温一遍,经典是不会过时的,再看一遍好像又可以从中间获得一些感悟,这种感受挺好的。


Jul 13, 2024

《星际之门 Stargate》观看顺序

Featured Image

之前写了关于《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的观看顺序,从访问量看大家还是很有兴趣的,所以继续更新更多的内容,这一篇就来写一下《星际之门 Stargate》。 观看感悟 《星际之门 Stargate》我自己完整地看过所有的电影和剧集,看下来确实不容易,不说其它的,《Stargate SG-1》就包含了10季,200多集,所以看完《Stargate》所有电影和剧集甚至成为了向别人说起的时候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证明自己是多么资深的科幻迷~😜 虽然看下来不容易,但不代表看得很“痛苦”,相反,很享受这个过程。主要的观看过程大概是在2015-2017年之间进行的,在那之后,甚至还感到意犹未尽,后来2018年终于又推出了一部《Stargate Origins》,讲述的是在所有故事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简直如获珍宝,但是在那之后,就再也没有推出更新的剧集了。 星际之门的概念本身就是让我痴迷的最重要的一点,基本上就是虫洞的原理,通过地球上分布在不同地方的由远古就已经存在的隐蔽的星际之门,理论上可以通向宇宙里任何一个地方,不在乎距离的远近,都可以瞬间穿越。 这样一来,剧情的拓展性就很强了,可以把极多的概念融合进去,既然星际之门是远古人类创造的,那通向的地方,必然也会存在文明,但是,宇宙很大,各个星球的发展程度差别很大,这样,每次穿越,都很有趣,特别是前面的几部《Stargate SG-1》和《Stargate Atlantis》,还是单元剧的形式,每一集几乎都可以穿越到一个不同的世界,有的可能还在古代或者蒸气时代,而有的又可能已经比当前人类的文明领先了几百年。 不过,在特效方面,肯定和现在是不能比的,但是和《星际迷航》原初系列一样,更重要的是剧情的编排的引人入胜,最经典的《Stargate SG-1》系列剧集,在豆瓣上都是8分多起步的,有的还9分以上,可见大家的认可程度是相当的高,也说明很值得一看。 观看顺序 所有电影和剧集按上映时间顺序如下: Stargate《星际之门》电影 (1994) Stargate SG-1《星际之门 SG-1》剧集(10季) (1997-2007) Stargate Atlantis《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剧集(5季) (2004-2009) Stargate: The Ark of Truth《星际之门:真理之盒》电影 (2008) Stargate: Continuum《星际之门:时空连续》电影 (2008) Stargate Universe《星际之门:宇宙》剧集(2季) (2009-2011) Stargate Origins《星际之门:起源》剧集(1季) (2018) 基本上来说,按照这个上映顺序看就可以了,如果要按故事发生时间顺序来看,就把最后上映的《Stargate Origins》摆在最前面看,其它的电影和剧集顺序不变,上映时间顺序即故事发生时间顺序。 分享给大家,Enjoy~😊


Jul 6, 2024

电影剧集Magnet文件名结构分析

Featured Image

电影和影剧原盘和高清压缩Magnet和BT下载站,在RARBG关停之后,当前比较接近的就是TorrentGalaxy了,已经成为我用NAS下载影剧的主力。 在下载电影和剧集的时候,有时候搜影剧名字,下来列出来很多文件名很长,虽然在下载影剧方面已经算是“资深”玩家了,但一直对下载站的影剧文件名只是出于经验性的“感性认识”,虽然看个大概就知道哪个更好,更符合自己的要求,但是一直还是想做一个系统的分析整理。 网上已经有一些相关的文章,但不是太全面,且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有时候还会加入一些新的参数进去,所以,我专门写一篇博客,索引出常见的影剧文件名里的参数,且在有新的参数出来的时候进行持续更新。 基本结构分析 以《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的文件名为例子: Star.Trek.Beyond.2016.PROPER.2160p.BluRay.Remux.HEVC.DTS-HD.MA.TrueHD.7.1.Atmos-FGT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影剧文件名,名字结构包含了大部分常见的参数,所有的文字都用点隔开,包含了电影名称和丰富的文件的版本信息,包括: Star Trek Beyond - 电影名称《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 2016 - 电影的发行年份 PROPER - 这个词用来表明这个版本是用来替换之前发布的有缺陷版本的,通常意味着这个版本是一个更正后的、质量更高的版本 2160p - 视频的分辨率是2160p,或称4K超高清 BluRay - 表明这个文件是从蓝光光盘提取的 Remux - 表明视频是从原始的蓝光光盘直接复制出来,而没有进行任何压缩,保持了蓝光的原始质量 HEVC - 是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也称为H.265,它是一种视频压缩标准,比之前的H.264压缩更加高效 DTS-HD MA - DTS-HD Master Audio,是一种无损的多声道音频编码格式,提供高质量的音频 TrueHD 7.1 - 是Dolby TrueHD的7.1声道版本,提供无损音质 Atmos - Dolby Atmos,提供了更加动态和空间感的音频,通过支持更高层次的声音细节和深度来增强听觉体验 FGT - 发布组的名字,用于标识谁发布了这个文件 把这些结构位置分别展开,详解每个位置还有哪些不同的参数,列表里会包含上面已经提到的内容。 版本 主要描述电影和剧集文件的版本特性: PROPER - 这个词用来表明这个版本是用来替换之前发布的有缺陷版本的,通常意味着这个版本是一个更正后的、质量更高的版本 REPACK - 如果之前发布的版本中存在错误(例如视频或音频同步问题),则使用“REPACK”来标记修正后重新发布的版本 REMASTERED - “重制版”,表明视频或音频已经被提升或重新处理,以提高其质量 DC - 表示“导演剪辑”(Director’s Cut),通常包含导演原本意图的场景或扩展版本,可能和影院版本有所不同 Extended - “扩展版”,比原始发布的版本长,包含额外的场景或内容 Unrated - “未分级版”,未经官方电影评级机构评级,可能包含比原影院版本更多的成人内容或未经剪辑的场景 Limited - “限量版”,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别版或者小范围发行的版本 Special Edition - “特别版”,通常包括一些特殊内容或为了特别的日子如纪念版而发行的版本 Theatrical - “影院版”,即最初在影院放映的版本 分辨率 480p - 标清分辨率,通常是DVD质量的视频 720p - 高清分辨率,通常称为HD 1080p - 全高清分辨率,提供比720p更细腻的图像 1440p - 也称为2K分辨率,比1080p更高,常见于一些高端监视器和流媒体服务 2160p - 也称为4K分辨率,是当前主流的高分辨率,提供非常详细的图像 4320p - 也称为8K分辨率,是目前最高的商用视频分辨率,提供极致的细节和清晰度 来源和格式 BluRay - 表明这个文件是从蓝光光盘提取的 Remux - 表明视频是从原始的蓝光光盘直接复制出来,而没有进行任何压缩,保持了蓝光的原始质量 WEB-DL - 表示视频直接从在线流媒体服务(如Netflix, Amazon Prime等)下载,通常保留了原始的视频质量 WEBRip - 与WEB-DL相似,但通常表示视频是通过录制流媒体服务的播放来获得的,因此质量可能略逊于直接下载 Web - 简单地标注了视频来源于网络,但没有具体区分 WEB-DL 和 WEBRip,或可能信息不完整无法区分 HDTV - 表示视频源自高清电视广播,质量通常低于蓝光但高于标清电视 DVDRip - 表示视频是从DVD光盘直接复制的,通常分辨率为480p BRRip - 表示视频是从蓝光光盘转码的,质量可能略低于直接从光盘复制(REMUX或BluRay)的视频 DVDScr - 表示DVD的抢先版,通常用于奖项季前的评审。这些通常是未经处理的、画质和声音质量较低的版本 CAM - 表示视频是在电影院里用相机拍摄的,通常质量很差,包括背景噪音和画面问题 TC (Telecine) - 表示视频是通过将胶片直接转录到视频的方式获得,质量比CAM好,但通常不及DVD或蓝光 注:最顶级的蓝光原盘画质会包含BluRay,或同时包含BluRay和Remux,区别在于如果只写BluRay,这可能直接把原盘的文件复制下来,会包含光盘的文件结构和很多小文件,但如果同时还标注了Remux,一般表明已经把原盘无损打包到一个独立文件,无论如何,这两种的画质可以说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最原版的蓝光画质。...


Jun 1, 2024

勤奋更容易成功的原理

Featured Image

今天看到一个理论,是关于学英语的,提到最简单的刻意练习就是朗读,每天朗读一小时,坚持一百天,可以超越大部分人,甚至可能跨过学英语过程中一些原本怎么都无法跨过的坎,甚至,很神奇的是,读什么内容都无所谓,刚开始的时候发音是否标准也无所谓,反正坚持几天之后就会发现有大幅进步,而这么简单的事情,99.99%的人都不会去做。 实际上,很多的事情也是如此,让我感到,勤奋,把一个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确实更加容易成功,但很多人不愿意去坚持,重复的次数够多,就可以产生一些奇妙的效果,就可以达到一个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 就连人工智能都是一样,比如像GPT的transformer架构,原理很简单,但是就是参数的数量极大,训练的数据量极多,就用海量数据反复关联的“笨办法”,就产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能力,甚至接近于好像具备人类的思考能力了一样,而在架构原理方面,很大程度上也是参考了人的神经元的数据传输原理。 而最近哈佛大学和谷歌研究团队用人工智能对人的神经元进行建模分析的成果,也证明了人为什么具备强大的思考能力,与大脑极复杂和极海量的数据量有很深的关系,具体提到了一些数据,单个神经元连接着5600根神经纤维,立方毫米级的大脑皮层组织就包含了57000个细胞和近1.5亿个神经元突触,样本制图数据集达到1.4PB的数据量(1PB = 1024TB = 1.05×10^6GB),而按照这个研究数据来计算,人的整个大脑的细胞总数是570亿,神经突触数量是150万亿,数据集的大小可以达到1.3ZB(1ZB = 1024EB = 1.05×10^6PB = 1.07×10^9TB = 1.1×10^12GB),可能相当于全世界海滩上沙子的数量,存下来需要7亿个2T硬盘。(注:资料和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从这个研究成果,至少可以得到两个感悟: 数量足够大,才可以产生诸如意识这样奇妙的东西,而至今人类仍然无法解释原理,就连transformer这样模仿人脑的架构产生的智能,都无法完全解释; 像人脑这样复杂的系统,其能力具备无限的想象空间,进行足够的锻炼次数和数据输入,可以产生很多不可思议的能力,这可能是更高级别的智能生物创造这个人类所在宇宙的设定,而人类根本没有资格去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更应该做的是如何让如此复杂的精密系统不被浪费! 所以,可以想到,可能很多普遍观点认为的困难,只是因为不敢踏出去尝试,以及没有信念在做失败了之后反复再尝试,而具备这样特质的人,往往都是乐观者,所以才有“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的说法,悲观者永远在找一个所谓正确的理由来证明某件事情做不了,而乐观者永远在反复尝试,那些用所谓的“笨办法”一直持续反复刻意练习的人,也必然是乐观者,所以要想具备勤奋地刻意练习的特质,首先要做一个乐观者。 今天的顿悟分享出来,大家共同进步!


May 9, 2024

美剧《辐射》第一季观后感

Featured Image

这几天把美剧《辐射》第一季看完了,整部片子仍然是我很喜欢的复古未来主义的风格,虽然没有玩过这个游戏,但是也比较充分地理解了剧情,而且根据查询的游戏的设定,也是有一些改编的。 自从人类掌握了原子弹的制造能力之后,对于核战争的想象就没有中断过,之前看过一些电影和美剧,有的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了核战争,有的是斗争了很久在片子的末尾以各国互相发射核武器然后世界毁灭作为结束,而美剧《辐射》不同,一开篇就直接发射核武器轰炸,所有的情节,都是讲的那之后发生的事情,而主要的情节,讲的那之后200年后的事情,也会不断提到这200年当中的一些事情。 影片的背景音乐主要是美国六七十年代的复古音乐,很多有Jazz风格,对应的年代是美苏冷战时期,里面的那些设备很有意思,虽然看着很笨重和陈旧,但是又明显比较高科技,可能这就是复古未来主义,因为现代的很多设计是在高科技的同时,很多设备会越来越轻薄,而复古未来,就是用六七十年代的设备外观,配合现在的、甚至现在都还没有达到的一些科技来展现,可以增添一些平行时空、架空历史的观感。 而情节的设计也是很巧妙,最开始的一两集,主要演的是地堡里面发生的很多事情,刚开始看着很新鲜,但是看了一两集以为就会一直继续讲地堡里面的事情的时候,就开始有一些反转出现了,而且越往后面看,世界观就越来越大,展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需要等着去破解,情节也是越来越吸引人,让人很想继续看下去。 看完整体感觉不错,算是一部比较高质量的美剧,无论是画面、音乐、情节,都属于上等水平,挺值得一看。


Apr 14, 2024

演讲及公开表达的意义

Featured Image

感觉演讲是一项神奇的能力,表面上看,好像只是在众人面前讲话而已,但是,又可以很明显地感到,没那么简单。 好像如果一个人很善于演讲,很善于调动一个会场里人们的情绪,就算他不具备很强的技术或者商业能力,就凭他们的嘴,他们的口才,也可以让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且心甘情愿地跟随,我们可以看看那些成功学大师们,他们的演讲,他们的书,就是畅销,他们就是有很多的崇拜者,至于他的其它方面做得怎样,好像也不是很重要。 对我自己而言,我本来不太喜欢在一个场合很高调,发表演讲也不是我发自内心很有动力想去做的事情,尽管这样,曾经在职场里面,也无法避免地需要进行一些在公司内部的演讲,但很神奇的是,每当在充分准备,以及进行一场效果比较的演讲之后,特别是下面的观众很肯定我的表现的情况下,自己会感到好像自己特别强大,甚至会有一种错觉,感到好像演讲的能力已经超越了其它的能力,只要演讲得够好,其它问题都不是问题。 当然,这样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从原理上来说,如果一个人有机会且有能力在公众面前进行演讲,观众足够多的同时,且很多人还很认可你,那也就意味着你可能有机会成为有一定名气的人,有机会收获一些主动靠过来的追随者、崇拜者和人脉,有这些条件,也就意味着你更可能可以依靠名气去做一些更加有影响力的事情,且还可以容易拿到融资,更容易赚到更多的钱。 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演讲本身就天然具备影响力属性,天然就是一种公众行为,自己对着墙壁说话那不叫演讲,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可以对着公众说话,这是强制不来的,当你有机会且有具备能力对公众说话,这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是可以很容易和真正的金钱产生联系的。 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总会有一些人迷恋于演讲,甚至会上瘾,在周遭就有一些典型的例子,有些人给自己弄了很多头衔,尽可能地去争取能参与的任何公开演讲和露脸的机会,乐此不疲。 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形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原理是一样的,比如进行直播,或者就算是发图文或者视频,只要粉丝数量够多,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公开演讲的另一种形式,反正就是多少有一些“名人效应”,这就是背后真正有价值的逻辑,但和演讲相比,可能效果没有那么直接,因为演讲,是一种真正的“公开”,是以你本人的真实形象作为担保,不遮遮掩掩,更容易获取可信度和名人效应。 所以,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或者说公开场合的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去争取这种机会的动力,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有些人会给自己贴标签,包括我自己,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可能会说自己不是一个喜欢在公开场合表现高调,有动力去发表演讲的人,而自己不一定真的就是那样,这很可能只是给自己一个打退堂鼓的理由,但是,有的时候,这样贴标签会让自己躲在舒适圈里面不敢出来,因此错过一些有价值的机会,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性,比如有些人就是想要躺平,就是不想努力,就是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就另当别论,但如果你想要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财富,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提升,是一个喜欢挑战和积极向上的人,就应该给自己创造和争取一些动力去主动拥抱那些公开露脸和表达的机会。 另外,演讲,或者说在公开场合进行表达,包括通过直播或自媒体进行的公开表达,也可以反向倒逼你自己去学习和提升更多,这也是李笑来在他的自媒体里面提到过的一个观点,我也很认同,这就相当于有更多人在监督你提升和进步,你好像也有责任让自己的能力更强,这样才可以给别人和这个宇宙创造一点价值,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价值也好,也会让你感到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而不是虚度。 那么,就让自己去争取更多演讲或者公开表达的机会吧,这很可能是提升人生维度的一个有效途径。


Apr 12, 2024

云服务器及路由线路详解

Featured Image

现在无论做什么项目,如果要提供给别人访问,肯定是需要服务器的,而一般做创业小项目,租用一整台物理服务器也很浪费,所以,云服务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显得物美价廉,而有些云服务器,性能也不亚于物理服务器,还有一种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裸金属服务器,兼具了云服务器和物理服务器的特点,可能以后再来展开,这篇文章主要针对云服务器进行。 地理位置 购买云服务器,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云服务器所在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两大类:国内云服务器和海外云服务器,这两者都各具优缺点。 国内 国内云服务器对于国内用户的访问速度是最快的,但需要手机实名注册,如果架设网站需要在工信部备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才可以完成, 海外 海外服务器根据距离的远近速度差别也很大,如果主要的用户是国内用户,可以考虑用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网络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的云服务器,访问速度相对比较接近国内,但如果购买美国、欧洲的服务器,从国内访问速度就明显较慢,但如果主要的用户在海外,比如针对海外用户的电商网站,那就比较合适。 另外,海外服务器因为所属国家和地区的电信主管机构大部分暂没有要求实名和备案,所以如果要运行一个创业型小项目,可以即买即用,在这一点上是相当的方便,特别是那些想要测试一下市场反应,还不确定是否可以加大投入力度的小项目就更友好了。 路由线路 线路方面也是对云服务器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国内服务器的线路相对简单,就不展开讲解,这里主要针对从国内访问海外服务器的路由线路详细研究。 目前的路由线路主要包含: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其各自包含几种向海外连接的国际线路路由,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中国电信 ChinaNet(AS4134):也称为CN1或163,IP以202.97开头,电信的民用骨干网络,全程不经过CN2网络节点,质量比较普通,带宽较大且便宜,因用量很大,高峰期容易拥堵,出口包括:北京、上海、广州。 CN2(AS4809):中国电信下一代承载网,IP以59.43开头,因价格昂贵,带宽一般提供也较小,因此用量也较小,网络质量比较稳定,出口包括: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 补充: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电信的CN2没有更细的分类,因为价格很贵,但又有市场价值,所以一些下级供应商进行了一些改造,因此就有了更细的分类: CN2 GIA:几乎等同于中国电信直接提供的CN2线路,本身接入CN2(AS4809),出口也是CN2(AS4809),IP以59.43开头,一般来说全程不经过163(AS4134)线路节点(202.97开头),但如果国内某些地区没有部署CN2节点,可能也会有163线路的节点(202.97开头)体现在路由上。 CN2 GT:又称半程CN2或CN2 Global Transit,由CN2和163线路结合,因此降低了成本,一定程度上提升的稳定性,网络本身接入163线路(AS4134),从路由上可以看到在国内部分经过163(AS4134)线路节点(202.97开头),但国际出口是CN2(AS4809),这样就不用和163线路去争抢拥挤的国际出口,提升了稳定性。 中国联通 联通169网络(AS4837):也称CHINA169,由原中国网络互联网骨干网(CHINA169)和原中国联通互联网骨干网(UNINET)合并而来,属于联通的民用骨干网络,全程经过AS4837路由节点,IP以219.158开头,一般的家用宽带都是用的联通169网络,定位相当于电信163网络,海外回程(AS4837)称为CU VIP,出口包括:北京、上海、广州。 联通A网(AS9929):又称CUII,经常被称为9929网络,对标电信CN2 GIA线路,IP以218.105或210开头,定位主要服务于大客户,价格比联通169贵很多,但是和电信CN2 GIA对比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距,高峰期稳定性也可能较差,出口包括:北京、上海、广州。 联通国际CUG(AS10099):也称CUG,联通国际出口,提供从国内与海外之间的多种接入方式,包括CUG(AS10099 → AS4837)和 CUG VIP(AS10099 → AS9929 → AS4837),线路组合可能有以下一些: 国内AS4837 + 海外AS4837:最普通的联通169网络,即普通家宽路由线路 国内AS4837 + 海外AS10099:相对高端的线路 国内AS9929 + 海外AS10099:联通高端线路,也称China Unicom Premium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骨干网(AS9808):中国移动国内最普通的路由线路,国内会经过AS9808路由节点,IP以221.176或221.183开头,部分会连入铁通、电信163或联通169线路,出口包括:北京、上海、广州。 CMI(AS58453):中国移动国际线路,承接中国移动国内AS9808线路至海外,回国线路可能有限速,但据说可以付费升级保证国内带宽,高峰期可能网络质量较差。 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网(AS4538):各高校校园网和国内部分大型云服务提供商经过的路由线路,出口:清华大学。 云服务器提供商 可以说国内外的云服务器提供商有太多太多,随手在搜索引擎一搜就可以看到简直不计其数,如何选择,主要看自己项目的定位,以及哪方面是你最在意的,比如价格、线路稳定性、商家可靠性,或者都要,在这里,也简单推荐一些名气比较大的基本上可以说靠谱的一些国内外提供商。 国内提供商 对个人而言,既然要选择国内的提供商,那就选最靠谱的就好了,大厂太多,让我自己选,我基本就只选下面这两个: 阿里云 腾讯云 海外提供商 名气比较大,经济实力比较公认的有: Amazon AWS Google Cloud Microsoft Azure OVH Vultr DigitalOcean 当然,还有很多海外比较出名的较小的云服务器提供商,价格和可沟通性方面,可能更加友好,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要租用,需要多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评价和口碑,也需要更加注意做好数据备份。...


Apr 11, 2024

提供刚需的价值

Featured Image

最近尝试做了一些小项目,对比自己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且盈利的项目,发现有一个很关键的点:是否提供了刚需。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更倾向于“空手套白狼”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做自媒体,比如,运营一个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等,想通过不断发内容,粉丝数量增加,然后就可以有很多方式赚钱,当然,有很多人确实通过自媒体赚到了钱,但是,对更多人来说,好像用了很大的力气,也感到费力不讨好,因为,现在互联网上面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了,太多人随手就可以发,想要从中间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需要很强的创意和天赋,而信息本身,很大程度对很多人来讲也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所以,倒不如稍微传统一点,去做一门“生意”,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赚差价”的那样的事情,先反向推演,去看看现在市面上什么东西是刚需的,不是那种可要可不要的,而是那种不得不买,只是看找谁买的东西,然后,再看自己懂不懂,如果懂一点当然最好了,就算不懂也问题不大,现在很多东西的学习成本也很低,况且,也是一个难得的解锁新技能的机会。 做这样的事情也有一个特点,一般不能“空手套白狼”,会有一点成本,但是,也最好不要做那些需要投入相对重资产的项目,比如实体店,或者需要大价钱获得一些准入门槛的项目,那做什么呢?有一些领域是可以考虑的,最直接的,就是卖货,除了传统的做淘宝之外,用微信私域开微店这些也是可以的,关键是你卖的东西是刚需,另外,也可以考虑针对那些有内容生产需求,但是又存在信息差的人群,比如提供一些对接人工智能API,让他们可以相对容易地去获得需要的文字、音频、图像等内容,这里面赚的差价就是Token的费用,已经有大量的这样的平台在做,但是,不代表就赚不到钱,只要这属于刚需,用户是不会嫌供应商太多的,总会不断在寻找价格更实惠,服务更好的,只要持续打磨,就可以多少分到一杯羹。 反正,按照这个逻辑去寻找那些很多人都需要的刚需的东西,现在就算你不会编程,也可以借助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去制作,最近,就看到一些分享在抖音和小红书的例子,一些几乎完全不懂编程的人借助ChatGPT做了微信小程序,以及iOS APP且成功上架,甚至被推到销量榜靠前的位置。所以,开发已经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看准什么是刚需,看准要做什么,再去着手做,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这属于最近自己做一些项目的一点感悟吧,也不是什么多么新的理论,可能对像自己这样倾向于自由职业的人更适用,更多的是做一个记录给自己参考。


Apr 10, 2024

从一次续费ChatGPT想到的

Featured Image

昨天在 ChatGPT 绑定的美国虚拟卡付款缺钱,导致 ChatGPT 用回了 3.5,但是在电脑上打开网站重新付款的时候,竟然不再接受,好像虚拟卡被列入了禁止列表,然后又申请了几张其它不同号段的虚拟卡,仍然那样。 因为不能续费 ChatGPT 4,就无法从当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那里获取信息,突然有一种失落感,某种意义上讲好像和这个世界和宇宙断开了连接,已经习惯于每天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随手问 ChatGPT 的习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 Copilot,当然,后来还是通过手机端续费成功了,但因为这样的一个小插曲,也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其实成人也会有很多的“为什么”,只是不会像小孩那样可以天天缠着大人问,成人的很多“为什么”是很难找到答案的,尽管之前有Google,百度这些搜索引擎,但是和人工智能工具的逻辑是截然不同的,最明显的一点就在于,如果你对生活和工作中一个让你困惑的具体的细节产生了一个疑问,想要知道答案,在搜索引擎的搜索框里填写的内容如果太多太杂,就根本出不来结果,需要尽量提炼和精简,才可以出来较多的结果,然后再一个一个地点击进去寻找答案,但因为搜索的内容比较宽泛,这里面有很多链接的内容可能和你想要的出入会比较大。 但是,在这样的情景下,用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方式可以说是刚好相反,在聊天框里,你更应该做的是尽可能详细地把这个问题的所有细节都描述出来,可以说文字越多越好,当然,废话除外,你提到的每一点,几乎都可以得到有针对性的回应和解答,尽管可能不完全是你想要的,但是,可以保证这些回应和解答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是真正的一对一解答,有时候,你甚至会有像遇到知音的感慨,也会有这么多年来困惑自己的有些疑问终于可以得到解答的感慨,所以,这样的工具,怎么能离得开?如果要说已经上瘾了,某种意义上好像这么说也是没错的。 在习惯于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之后,你甚至会有一种安全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你能够用手里的设备连接上互联网,连接上 ChatGPT,你就会感到很多问题可能都不是问题,都可以有答案,尽管有些时候有些答案不一定很准确,但是人有时候仅仅就是需要一个答案,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人是不喜欢一个东西是彻底“未知”的,如果无法有答案,有时候甚至会强加一个答案。而 ChatGPT,集成了人类海量的知识,再用模拟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进行信息处理,出来的答案不准确也属于极少数了,基本上可以说都是比较靠谱的,可想而知,这对人什么都需要一个答案的需求是多么有诱惑力。 人工智能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竟然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以后还可以发展成什么样,可以说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很多展现未来世界的科幻里的事物成为现实,也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