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本来想开车出去兜两圈散散心,当开到海滨建筑群的时候,心想要不就把车停在建筑群中间的那条通向海边长廊的路上听听歌,然后在车上躺着休息一下吧,于是,把车开到了那条路最靠近海边的地方。
我打开 Spotify 找想听的歌曲,找到了那张雷光夏在今年新出的专辑《小故事》,其实之前就看到了这张新专辑,一直也想听,但是,我几乎可以知道,她的专辑“文艺”的含量很高,不能随随便便就听,要有氛围地听,不然就浪费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真的有点完美主义,尽管我在努力克服这样的心理。
反正,我就在这样很有诗意的氛围下,开始播放这张专辑了,第一首歌曲的名字,就让我感到特别文艺:《歇業的海水浴場》,伴随着音乐里海浪的声音,以及雷光夏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的特别有台湾文艺腔的声音,真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同时也想到,在这个氛围下听这张专辑真的很应景,我从车的前挡风玻璃看出去,可以隐约看到几十米外的夜晚深色的海面,在还可以看到一些浮标在闪着黄色的灯光,竟然这个时候还下起了小雨,一点一滴地打在玻璃上,好像在配合烘托听这张专辑的氛围一样。
然后接下来的一首,不是一首歌,当背景音乐也特别文艺的轻柔钢琴响起,听到一个老者的声音讲出“飛奔少年”几个字,然后,发现这是一首散文诗朗诵,我沉醉地听了下去,这首散文很有画面感,配合老者文艺又知性的声音,我竟然好像看了一部电影,被感动了……
这首散文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飛奔少年
作了向前奔馳的夢。
路平坦,盡頭有光
我奮力往前,凡擋在前面的人,都被我超越過,而且毫不喘息。 為什麼會有這麼對比的夢?
明明前一天還覺得自己行動蹣跚
在高低不平的地形上,賴人扶持,惟恐跌跤。
前方是一片大海,白浪洶湧,撞擊巨石,激起浪花達幾層樓高
我們站在如茵的綠草地上觀浪,草坡左右綿延幾公里長。
我的朋友在公路旁開了一家咖啡店,向海的一面完全透明,視野無遮蔽。
我看著遠方的海岬交錯,雲天陰霾,想起青年時代曾在附近教過小學的事。
假日從鎮上獨自跋涉到這個海邊,有時候,一個在九份教書的同窗,從山上下來,兩人便在巨石間游泳。
現在想像那情景,覺得不可思議。
在這個海灘上,我們留下許多回憶,交談中,免不了還有戀慕女性的話題,那是對於愛情與迷惑,兩者分不清楚。
我愣愣的看著窗外的時候,咖啡店老闆走過來,對我說:
「能幫我們在玻璃上寫幾個字嗎?」向海的玻璃窗上,已有一些人留下了文字。
我握起油性筆,襯托在遠方天空的陰霾中,毫不思索的寫下:
「如在天際的窗口 眺望中 青春時代 復返了」
听完我直接楞在那里,还回味这那个散文诗里描述的场景,想象着那个老者坐在面朝大海的有巨大的落地玻璃窗的咖啡店里看着窗外,回忆着自己那些青春岁月的情景,真的好文艺又动人的画面。
然后,我接着听了整张专辑,还有很多风格各异的音乐,都是那种特别有台湾文艺范儿的音乐,在有些音乐的间隙,同样也配合了朗诵,听着很有感觉。
其实说真的,我对雷光夏也没有特别熟悉,之前也没有专门去听她的歌,只是听过几首比较出名的获了奖的歌曲,我回来之后搜了一下关于她的资料,维基百科是这样介绍她的:
雷光夏,台湾音乐艺术家,从词、曲、演唱、配乐、专辑,她的作品带着独一无二的诗意与画面感,而被称为“音乐诗人”;现场演出则结合影像、乐团演奏,带着寓言与故事性,同时具有毁坏与疗愈的隐喻。
很贴切,很符合我从她音乐里获得的那种感受,而且看介绍,她还是在台湾的音乐电台里主持节目,同样,符合这样的气质,就是不仅仅有音乐,还有言语的衬托,有时候,故事感,画面感就尤其强烈。
反正,对于我这样的“文艺青年”来说,这样的风格天然对我就是一股极大的吸引力,然后,我想,我要把这个场景用文字记录下来,于是,我坐在海边的车里,也在我的 Memos 写下了一条笔记:
“夜晚,车停在海滨建筑群旁最接近海的道路边,在车里放了音乐,想到前段时间看到雷光夏出的新专辑《小故事》,于是放来听听,听到一首散文诗,也是一个故事《飞奔少年》,是关于一个老者在海边有整面朝海玻璃窗的咖啡店里的回忆的自述,伴着背景钢琴曲,瞬间被感动了,这感觉好美好。”
当然,回到家之后,我觉得更应该写一篇 Blog 来详细记录,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