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理论,是关于学英语的,提到最简单的刻意练习就是朗读,每天朗读一小时,坚持一百天,可以超越大部分人,甚至可能跨过学英语过程中一些原本怎么都无法跨过的坎,甚至,很神奇的是,读什么内容都无所谓,刚开始的时候发音是否标准也无所谓,反正坚持几天之后就会发现有大幅进步,而这么简单的事情,99.99%的人都不会去做。

实际上,很多的事情也是如此,让我感到,勤奋,把一个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确实更加容易成功,但很多人不愿意去坚持,重复的次数够多,就可以产生一些奇妙的效果,就可以达到一个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

就连人工智能都是一样,比如像GPT的transformer架构,原理很简单,但是就是参数的数量极大,训练的数据量极多,就用海量数据反复关联的“笨办法”,就产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能力,甚至接近于好像具备人类的思考能力了一样,而在架构原理方面,很大程度上也是参考了人的神经元的数据传输原理。

而最近哈佛大学和谷歌研究团队用人工智能对人的神经元进行建模分析的成果,也证明了人为什么具备强大的思考能力,与大脑极复杂和极海量的数据量有很深的关系,具体提到了一些数据,单个神经元连接着5600根神经纤维,立方毫米级的大脑皮层组织就包含了57000个细胞和近1.5亿个神经元突触,样本制图数据集达到1.4PB的数据量(1PB = 1024TB = 1.05×10^6GB),而按照这个研究数据来计算,人的整个大脑的细胞总数是570亿,神经突触数量是150万亿,数据集的大小可以达到1.3ZB(1ZB = 1024EB = 1.05×10^6PB = 1.07×10^9TB = 1.1×10^12GB),可能相当于全世界海滩上沙子的数量,存下来需要7亿个2T硬盘。(注:资料和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从这个研究成果,至少可以得到两个感悟:

  1. 数量足够大,才可以产生诸如意识这样奇妙的东西,而至今人类仍然无法解释原理,就连transformer这样模仿人脑的架构产生的智能,都无法完全解释;

  2. 像人脑这样复杂的系统,其能力具备无限的想象空间,进行足够的锻炼次数和数据输入,可以产生很多不可思议的能力,这可能是更高级别的智能生物创造这个人类所在宇宙的设定,而人类根本没有资格去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更应该做的是如何让如此复杂的精密系统不被浪费!

所以,可以想到,可能很多普遍观点认为的困难,只是因为不敢踏出去尝试,以及没有信念在做失败了之后反复再尝试,而具备这样特质的人,往往都是乐观者,所以才有“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的说法,悲观者永远在找一个所谓正确的理由来证明某件事情做不了,而乐观者永远在反复尝试,那些用所谓的“笨办法”一直持续反复刻意练习的人,也必然是乐观者,所以要想具备勤奋地刻意练习的特质,首先要做一个乐观者。

今天的顿悟分享出来,大家共同进步!